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造纸以瑞香狼毒草的根作原料,制作技艺属于浇纸法系统,独具特色。2009年,德格印经院雕版技艺成功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2024年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提名为《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德格印经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楼,它的雕版印刷从制版、雕刻、书写、制墨、造纸、印制工艺等,都基本保持了13世纪以来的传统方法,为已消失的世界印刷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例证。
就算到了印刷业比较发达的时代,那里仍然保留了古老的传统——手工操作。人们都在努力留住这些珍贵的记忆,因为这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但是,后来由于制造的手工生产成本颇高,工艺复杂,藏墨生产工艺尚未恢复等问题都没有解决,加上活字版技术又被更先进的电脑照排所替代,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传承遇到了困难,亟待对此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实现传承,使这一中华民族的一个耀眼的文化遗产能够长留于世。
黑珠达吉工作流程大体可分为裁纸、颜料加工、印刷、装订四个流程。又可细分为20个过程:裁纸、泡纸、兑墨、研磨、研制朱砂、取雕版、印刷、雕版上架、晾晒、洗版、晒版、擦油、清页、分页、检查、装订、打磨、包装、打边红、入库等,上述工序既是流水作业,又相互交叉,有条不紊,全部由手工完成。
雕版制作德格印经院的雕刻工匠都是以师带徒进行培养,只有经过严格考核,筛选达到技术完全熟练的人,才能从事雕刻的任务。雕刻艺人不仅要技法娴熟,而且还要求有较好的藏语文法功底和绘画基础,特别是雕刻画版的工匠必须懂得构图的基本原理和绘画的基本技能。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在全藏区被誉为“雪域西藏印经院中最具标准的经典版本”。
黑珠达吉的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所用纸和墨都是德格印经院自制的,其造纸技艺历史悠久,运用稍具毒性的“阿交如交”的根部作为原材料,所以制造出来的纸张具有虫不蛀、鼠不咬、耐存的优良特质。墨是用“大杜鹊树”的树皮和少量名为“阿朗”的树枝放入地灶内熏烧二十天后将内壁上的烟灰刮下来,研制成的,这样的墨印刷的字迹鲜亮清晰,永不褪色。工匠们都是经过数年严格的学习和考核才被录用的,需懂得藏族语文的文法规范并且掌握一些绘画的技能。
一、黑珠达吉积极参加各种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宣传活动,并参与了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的宣传片拍摄、纪录片录制,以及短视频录制等,宣传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二、在黑珠达吉和师徒们、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当前存续状况良好,项目核心内容得到较完整的保留和传承,相关制品及其作品齐全。
三、黑珠达吉目前主要雕刻的代表作品有:《大宝伏藏》、新雕刻《般若十二部经》、《甘都》。
四、黑珠达吉在德格县总工会及德格县文物管理中心举办的“礼赞劳动 致敬匠心”德格县印经院雕刻刷版技艺、雕版修复技能培训中获得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