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文化云 总分平台

江永扎巴
浏览量:11

性别:男

年龄:48

所在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

传承项目: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传承人简介 艺术成就 传承人项目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造纸以瑞香狼毒草的根作原料,制作技艺属于浇纸法系统,独具特色。2009年,德格印经院雕版技艺成功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2024年5月8日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提名为《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德格印经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楼,它的雕版印刷从制版、雕刻、书写、制墨、造纸、印制工艺等,都基本保持了13世纪以来的传统方法,为已消失的世界印刷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例证。

就算到了印刷业比较发达的时代,那里仍然保留了古老的传统——手工操作。人们都在努力留住这些珍贵的记忆,因为这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但是,后来由于制造的手工生产成本颇高,工艺复杂,藏墨生产工艺尚未恢复等问题都没有解决,加上活字版技术又被更先进的电脑照排所替代,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传承遇到了困难,亟待对此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实现传承,使这一中华民族的一个耀眼的文化遗产能够长留于世。

江永扎巴工作流程大体可分为裁纸、颜料加工、印刷、装订四个流程。又可细分为20个过程:裁纸、泡纸、兑墨、研磨、研制朱砂、取雕版、印刷、雕版上架、晾晒、洗版、晒版、擦油、清页、分页、检查、装订、打磨、包装、打边红、入库等,上述工序既是流水作业,又相互交叉,有条不紊,全部由手工完成。

雕版制作德格印经院的雕刻工匠都是以师带徒进行培养,只有经过严格考核,筛选达到技术完全熟练的人,才能从事雕刻的任务。雕刻艺人不仅要技法娴熟,而且还要求有较好的藏语文法功底和绘画基础,特别是雕刻画版的工匠必须懂得构图的基本原理和绘画的基本技能。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在全藏区被誉为“雪域西藏印经院中最具标准的经典版本”。

江永扎巴的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所用纸和墨都是德格印经院自制的,其造纸技艺历史悠久,运用稍具毒性的“阿交如交”的根部作为原材料,所以制造出来的纸张具有虫不蛀、鼠不咬、耐存的优良特质。墨是用“大杜鹊树”的树皮和少量名为“阿朗”的树枝放入地灶内熏烧二十天后将内壁上的烟灰刮下来,研制成的,这样的墨印刷的字迹鲜亮清晰,永不褪色。工匠们都是经过数年严格的学习和考核才被录用的,需懂得藏族语文的文法规范并且掌握一些绘画的技能。

江永扎巴精通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对雕版的选材、雕刻手法、油墨调制等各个环节都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精湛的技艺。其雕刻作品依据经典,气韵生动,表现力丰富,无论是唐卡印版雕刻还是《大藏经》复刻项目,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他致力于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创新,创作出具时代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吸引年轻人关注,为古老技艺注入新生命力,开拓发展路径。

在民族手工艺领域,江永扎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与卓越的领导能力。他目前担任德格县赤巴民族手工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对传统工艺的执着热爱,引领公司在市场中稳步前行,不断开拓创新。同时,他还担任德格县雕刻手工艺传承研发协会会长,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为手工艺人的交流与技艺提升搭建平台。此外,他肩负起德格印经院《大藏经》项目负责人的重任,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倾尽全力。公司拥有 250 多个大藏经复刻项目雕刻成员,他们共同努力,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藏族的雕版印刷技艺。


一、2019年,江永扎巴被聘请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藏族雕版技艺人才培养》的项目导师,为西南民族大学的二十多名大学生担任指导老师。

二、2023年,江永扎巴再次被聘请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藏族雕版技艺创新人才培训》项目导师。

江永扎巴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收藏成功!

扫一扫分享: